發表時間: 2025-10-14 11:55:18
作者: 石油化工設備維護與檢修網
瀏覽: 58
故障處理一:
1.齒輪油泵的工作原理、特點,旋轉方向、安全閥的作用是什么?
齒輪油泵是一對嚙合的齒輪,其中有一個是主動輪,用鍵固定在一端伸出殼外的軸上,由原動機帶動,另一個是從動輪,與主動輪相嚙合而轉動。當兩齒分開后,形成低壓空間(吸入空間),吸入液體。液體分兩路沿殼壁被齒輪推著前進,壓送到排出空間(齒與齒嚙合前),最后進入排出管。齒輪與泵蓋的側面間隙很小,故液體不會有很大的倒流(一般徑向間隙為0.1~0.15mm,側面間隙為0.04~0.10mm)。
齒輪泵的特點:
(1)結構簡單緊湊;
(2)揚程較高,流量均勻;
(3)適合輸送粘性較大的液體。
在設備上作為潤滑油供應設備,其旋轉方向是唯一的。
為了防止排出管堵塞、排出壓力過高而發生事故,在泵殼上裝有安全閥。安全閥的作用:因為齒輪泵的出口和入口是隔絕的,所以在外界需要油量較少時,會引起出口管道的壓力急劇升高,以致使出口管線和泵殼發生破壞。安全閥就起到防止破壞的作用,即當壓力升高到一定程度后,使出口管線內的一部分油泄掉。
2.循環油壓不高或突然降至到零是什么原因?
(1)循環油油位低,油溫高,粘度小。
(2)油過濾器堵塞。
(3)油管漏油嚴重。
(4)油泵齒輪磨損,間隙過大,工作效率差;齒輪油泵軸封不好,吸入空氣。
(5)油調節閥開得過大。
(6)齒輪油泵人口管被污油堵塞。
處理方法:增加循環油量,開大冷卻水以降低油溫,停用油過濾器,清洗油過濾網(循環油暫走近路閥,關死過濾器進出口閥),停機修理油泵,調整間隙,必要時可更換齒輪。當循環油壓突然降至零時,應立即停車。
3.潤滑油因溫度低而粘度大怎么辦?
潤滑油在溫度很低的情況下粘度稠厚,不易流動。在此情況下雖然開動油泵,但供油非常緩慢,而且油量很小,必須采取下列措施以保證正常供油:
在低溫時,雖然不向油冷卻器內供水,但應向油槽內的加熱蛇形管內通入蒸汽或采用電熱棒加熱機油,將油加熱到30~35℃后,開始供油。
4.齒輪油泵各部間隙應留多大?
通常循環油系統中的齒輪油泵供油壓力為0.8~2.0kg/cm2(表壓),對置式壓縮機的薄壁瓦潤滑油壓為2.0~2.5kg/cm2(表壓)。
當齒輪油泵的側蓋間隙或齒周間隙過大時,或齒牙經磨損后間隙增大時,就會形成油液在泵內短路回流,油壓不夠。為了保證正常的油壓,油泵各部正常間隙一般應符合下列數值:
泵殼與齒輪間徑向間隙:0.1~0.2mm;
泵殼與齒輪間軸向間隙:0.05~0.10mm;
齒輪軸與軸套徑向間隙:0.02~0.05mm;
如果發現間隙不符時,可將泵殼側蓋磨去一些或加入適當厚度的紙墊進行調整,其他部件可進行更換。
故障處理二:
1.潤滑油過熱是什么原因?
壓縮機曲軸箱內的油溫一般不應超過60℃。當油溫過高時,會使運動摩擦機件的熱量不易散逸,將引起一系列的故障。其主要原因是:
(1)運動機件過熱。壓縮機的運動機件,包括曲軸、十字頭、滑塊、連桿等,由于運轉不正常而產生過度摩擦發熱,同時也將使機油過熱。通常,運動摩擦機件的溫度不應超過 55℃,如發現有過熱情況,應及時檢查原因進行處理。
(2)油冷卻系統失靈。油冷卻器應能保證油泵供出的機油溫度不超過30~35℃,如果冷卻效率不佳,應查明冷卻器是否有阻塞、結垢或漏水等情況,立即采取措施消除。
(3)油料污染,油號不符。如果所采用潤滑油的粘度不符合摩擦零件接觸處的比壓力,就會出現半干摩擦的工作條件,從而導致劇烈磨損和發熱。已經污染或經過燒瓦之后的機油由于油質變壞,性能不符合原有技術條件,使潤滑工作處于惡劣的狀況。為此應采取如下措施:
a.采用符合規定的潤滑油。
b.加入的潤滑油經沉淀,并經過三級過濾后再注入。
c.已嚴重污染或經燒瓦的潤滑油應檢查其粘度和機械雜質含量,必要時予以更換。
2.油壓降低是什么原因?
(1)油安全閥有問題,要修理或更換新的安全閥。
(2)油汞有問題,要檢查齒輪與殼體的間隙是否磨大必要時可更換新齒輪。
(3)油箱的油量不足,應適當增加潤滑油。
(4)軸瓦過度磨損,應修理或更換新軸承。
(5)油過濾器堵塞,應清洗油過濾器或油箱過濾網。
(6)油冷卻器堵塞,要清洗油冷卻器。
(7)潤滑油粘度下降或油溫過高,要更換新的潤滑油或冷卻。
(8)管路系統連接處漏油,應加以緊固,防止泄漏。
3.注油器的柱塞常出現哪些問題?
注油器的柱塞如果發生故障,就會使供油中斷。這時可以從注油器柱塞玻璃視孔觀察滴油指示器是否滴油,如果沒有滴油就證實其注塞系統有問題,應檢查下列部位,針對所發現的問題應采取措施進行排除。
(1)吸油柱塞是否嚴重磨損。
(2)吸油口是否被污染堵塞。
(3)油箱液面是否有足夠的油。
(4)柱塞腔內是否有氣體。
4.注油器供油不正常或不供油對壓縮機有什么影響?
要想使一臺壓縮機(有油潤滑)正常運行,就必須有足夠數量的氣缸潤滑油。當潤滑油不足時會引起摩擦表面的迅速磨損或個別零件的卡澀;潤滑油過多時,則會促使積炭形成,破壞活塞的密封性,使零件迅速磨損,并導致積炭在氣缸內部灼燒。因供油量不足時,會使潤滑點干摩發熱,可用測量溫度的方法檢測出來;供油量過多時,也可從活塞環上和氣閥上積炭過多的現象判斷出來。
5.注油器的逆止閥返氣是什么原因?
當注油器逆止閥失效時,有壓力的氣體順著油管反壓至注油器內,在滴油時觀察玻璃處,將會發現有氣泡冒出。同時,由于氣體被壓縮后發熱,注油管線也將出現發熱現象。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持續下去,將會使氣缸或填料函因缺油而發生一系列的損壞事故。其注油逆止閥失敗的原因是:含有污垢,尤其是粒狀雜質的潤滑油進人止回閥內,將閥芯墊起使其失去返回的作用,或閥內的彈簧折損以及閥芯損壞。為了預防這些故障的出現,應采取如下措施:
(1)使用經過過濾的清潔油質(最好用三次過濾)。
(2)檢修或更換不良氣閥。
(3)最好使用裝有雙重閥芯的止回閥。
故障處理三:
1.潤滑油管堵塞是什么原因?
泥砂、焊渣、棉紗頭等雜物都有可能將油管堵塞,使潤滑點少油或無油,產生過熱磨損,或使供油柱塞出口阻力過大而造成損壞。當油管堵塞時,供油點沒有油,被堵塞的管段前面很可能發生漏油或發生該注油點的供油柱塞損壞等現象。
為了防止潤滑油管堵塞,應采取下列措施:
(1)在安裝前,將油管逐根清洗干凈,最好通過堿洗水洗和白布擦或用帶有壓力的空氣吹掃干凈。
(2)油管不夠長而需要接長時,應裝上活接頭,或采用套管的方法焊接加長,以避免焊渣或熔化的金屬堵塞管子。
(3)彎管時用煨管工具冷彎或氧乙炔火焰加熱煨彎,應注意防止煨扁或金屬過熱而變形。
(4)油管和注油器裝配好后,應進行系統的強度試驗試驗壓力為操作壓力的1.5倍,當發現有滲漏或破裂時,應予以修理或更換。
(5)注油器與填料函、氣缸供油點接通前,應先將注油器開動起來,在每一個供油點處檢查來油情況和清潔程度直到清潔以后,再正式連上接頭。
2.怎樣正確調節注油器的供油量?
注油器調節不當,將造成供油量不正常。為了保證正常的供油量,必須對注油器進行正確調節,其調節方法如下:
(1)整個注油器供油量的調節:將傳動注油器的連桿偏心距加以改變或將傳動搖桿增加或減少。
(2)單個注油柱塞的調節(即每個供油點供油量的調節):旋動每個吸油柱上的調節螺釘,即可改變其供油量。
3.冷卻水中帶有氣泡是什么原因?
(1)冷卻器內嚴重腐蝕,管線破裂。
(2)鑄造氣缸時,內壁有小的裂縫,安裝時或修理時沒有及時發現。開車生產后,氣體泄漏到水套內。
(3)氣缸進油管墊片漏氣或絲扣漏氣。
處理方法:冷卻水中有氣泡,由于氣壓大于水壓,會影響冷卻水進入氣缸水套處冷卻。因此,冷卻水中有氣泡,氣缸殼體溫度會增高,如果氣缸內壁裂縫增大,那就越漏越嚴重,必須馬上處理。
4.怎樣防止冷卻水管系統的泄漏?
(1)冷卻系統的管子在安裝前或大修后,必須經過水壓試驗,達到合格。
(2)水管系統上的閥門、管件等均需進行嚴密度試驗和強度試驗。
(3)整個冷卻水管系統必須進行全系統的通水試驗,并對所發現的滲漏缺陷(在焊縫、墊圈、襯墊、閥門等處)進行修理。
急樣防止冷卻水管件及冷卻水管的凍裂?
(1)零度以下的低溫會造成水管件凍裂損壞,因此,溫度在零度以下時,需將不開車的壓縮機冷卻水全部放掉,以防止結冰,造成凍裂事故。
(2)對不能放水的管道,要加上保溫層或埋入足夠深的地下或讓水不停頓地循環流通,這些方法都可以防止凍裂。
故障處理四:
壓縮機的出口氣溫過高是什么原因?
通常,壓縮機的出口氣溫不得高于140~160℃,否則表明冷卻水系統的工作不正常(出口氣閥和活塞環氣除外)。這一點可以從各級氣缸的出口測溫計上檢查出來。
當氣溫過高時,氣缸壁和氣缸蓋的溫度也隨之增高,并將破壞活塞組件的正常潤滑,還容易在氣閥上形成積炭和使活塞環在活塞槽內燒損或卡塞,從而造成一系列事故。因此,當發現壓縮機出口氣溫高時,要及時查明原因加以排除。其主要原因是:
(1)水不足冷卻水供應不足將造成冷卻效果不良。一般說來回水溫度高于35~40℃時,就表明冷卻水的供應不足。各級氣缸冷卻水的溫升一般不超過10~15℃。如果查明壓縮機氣溫過高是供水不足引起的,則用增加冷卻水量的方法就可以降低出口氣溫和相應氣缸腔體的溫度。
當所供的冷卻水溫較高時,用增加冷卻水量的方法效果不好。這時最好采取降低水溫的措施(包括供給新鮮冷水),將加熱的回水排走,或經過降溫后再循環使用。
(2)水垢影響
在壓縮機的運轉過程中,氣缸冷卻表面上逐漸聚積著從冷卻水中沉淀下來的沉淀物,這就是通常所稱的水垢。水垢妨礙傳熱,降低冷卻效率,并使被壓縮氣體的溫度和其單位電能消耗量急劇增高。水垢增多的速度,取決于冷卻水的質量和溫度。
水垢的形成是由于水中含有可溶解的鹽類和懸浮的機械雜質。當水被加熱時,即以沉淀物的形式聚積貼附在冷卻水套腔壁上,隨著時間的增加而逐漸形成為水垢層。因此,必須定期地檢查水垢的厚度,其厚度一般不應超過2mm。當發現冷卻效率降低時,應打開氣缸上的檢查孔檢查水垢的形成情況。清除水垢的方法有:化學清洗及物理清洗。
來源:陜西設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