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和高菲一起探索美妙的葡萄酒世界
時間:2017-11-02 06:55:54 | 來源:http://www.greatpacific.com.cn/xueyuan/203.html | 作者:高菲國際酒莊 | 瀏覽量:1415
近日,福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查處了7家商戶涉嫌銷售無中文標簽的進口食品,其中一經營者被沒收扣押8瓶無中文背標的葡萄酒,沒收違法所得740元,罰款30000元。
為什么國家法律明確規定進口葡萄酒要貼中文背標,標注相關信息,可是代理經銷商們還是屢次犯險呢?
長期從事進口葡萄酒國際貿易的酒商Kevin坦言:一般貿易或保稅貿易大量進口的葡萄酒,經常是在酒莊生產時就貼了中文背標或是在國內商檢監管倉庫補貼中文背標。
但很多國內分銷商傾向讓國內進口商撕掉中文背標,對于進口商而言,為了配合分銷商而拆箱去標會增加工作量和費用。這算是行業經銷商對進口商的潛規則,原因就是分銷商不希望團購客戶或者消費者按照背標號碼致電進口商,而使分銷商毛利潤被暴露。
他認為直接在酒莊流水線裝瓶時同時貼好中文背標,酒這樣才能提高經過國內海關和商檢的監管效率。而國內分銷商要求撕掉盡可能撕的連不干膠痕跡都沒有,而不接受在原中文背標上二次覆蓋。這一要求就要拆開酒莊原箱再進行二次裝箱,有時因原箱子拆壞或明顯后期貼透明膠帶而不是原裝效果......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進口酒市場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席康認為:這實在是行業倒逼出來的!作為進口商而言,都希望貼標,這樣可以降低成本,背標經過專門設計,打上進口商公司的logo可以對公司形象起到宣傳的作用。
但中國市場這么大,進口商并不能覆蓋每個市場,有的內地3、4級城市需要分銷,而分銷商需要維護自己的毛利潤,他們不希望下線零售商或者團購客戶繞過他們去找進口商拿貨,因此部分做批發為主的進口商才默許經銷商撕掉背標的情況。
分銷商不喜歡進口商的背標其實也有自己的難處。因為進口商有很多是貿易思維,往往給錢就發貨,進口的葡萄酒并沒有價格維護和區域保護,與之合作的分銷商覺得沒有安全感,怕自己稍微在一個市場做出量來了,進口商又發展第二家、第三家,因此希望在產品上清除進口商的信息保留自己的信息。
此外,很多分銷商因為拿貨批量的問題,每個訂單不大,達不到進口商單獨為其向商檢備案并定制背標的門檻,因此背標不能貼分銷商自己的。
當然還有的分銷商主營團購渠道,希望有較高的毛利潤空間來維護客情,而團購客戶往往信任感高于普通消費者,不需要背標只要酒沒問題也能接受,這就使得不貼背標的現象有一定生存土壤。
隨著食品安全法規執法的加強,未來不貼中文背標的現象會減少。
首先隨著進口葡萄酒品牌運作企業的增加,這些企業首先會維護自己的價格體系和渠道層級,更重要的是他們會對分銷商進行區域或者渠道保護,而且背標也有利于品牌宣傳和管控竄貨,因此不貼背標的現象會減少。
其次,隨著進口葡萄酒供應鏈企業優化其供應鏈流程,分銷商貼牌的門檻被降低了,100箱即可定制專屬標的業務已經有多個保稅區企業在提供了,分銷商想擁有自己的品牌,獲得相應毛利潤空間的想法越來越容易實現了。
第三,隨著現代零售終端的普及,以及酒類連鎖零售企業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不貼背標就不可能進入這些渠道,傳統管理不規范煙酒店的生存空間被壓縮,也會進一步使得分銷商銷售無背標進口酒的現象趨于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