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和高菲一起探索美妙的葡萄酒世界
時間:2017-12-28 01:30:31 | 來源:http://www.greatpacific.com.cn/xueyuan/649.html | 作者:高菲國際酒莊 | 瀏覽量:1362
提起葡萄酒瓶,大家就覺得只是普通的用來裝葡萄酒的玻璃瓶子而已,似乎沒有什么好說的,其實葡萄酒瓶在今天能夠成為普遍的盛放葡萄酒的容器,也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史。
葡萄酒的釀造較早起源于公元前6000年前的波斯,即現在的伊朗,根據從埃及古墓中發掘出的大量有關葡萄酒的文物,遠古的釀酒時期葡萄酒都放在一種底部小而圓,中間粗大,頸口適中的名叫“土陶罐”(amphorae)的土陶罐里。這種容器雖然外形古樸美觀,但是主要由粘土材料制成,一方面太沉重,另一方面陶土的“泥”味兒也很容易影響葡萄酒的口感。
到了古希臘時期,歐洲人開始釀制葡萄酒,人們仍然使用陶罐來承放和運輸葡萄酒,陶罐的外形也更加精美雅致,陶罐上大多繪制一些古希臘神話傳說中的英雄人物,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審美性。
在17世紀之前,葡萄酒一直用木桶和陶罐存儲運輸,17世紀后期,玻璃材料的性能有了進一步提高,人們開始用玻璃容器盛裝葡萄酒,這樣極大方便了葡萄酒的儲存和運輸,用于玻璃制作的原料多多少少還會含有含鐵化合物,當時的工藝無法去除這些雜質,那時候的葡萄酒瓶常常是綠色的。
隨著玻璃制造工藝的發展,在19世紀中期,葡萄酒瓶的外觀和形狀已經接近我們現在所使用的葡萄酒平,同時不同國家不同的葡萄酒產區還發展出了適合當地釀造的葡萄酒的較佳瓶型,比如波爾多瓶型、勃艮第瓶型等等。
說完了葡萄酒容器的發展史,接下來,小編就具體為大家談一談,現在我們所普遍使用的葡萄酒玻璃瓶都有哪些小奧秘吧!
這是早在17、18世紀,波爾多的葡萄酒以50加侖(約225升)的橡木桶為盛裝容器,從海上運輸至其余國家。而在當時的英國,容量單位則以“升”來計量,因此,人們需要找到某種容量,能將50加侖的酒剛好平均分裝完的酒瓶。
鑒于700-800毫升的酒瓶較易生產,又方便顧客攜帶,而750毫升的瓶子正好能將50加侖平均分為300瓶。因此,750毫升標準瓶便這樣流傳了下來。
我們會發現葡萄酒瓶有褐色、棕色、綠色以及透明等各種顏色,這是因為葡萄酒瓶的顏色能夠降低太陽紫外線照射對于葡萄酒的影響,避免葡萄酒被氧化。因此,需要長時間陳年的葡萄酒,一般都放在深顏色的葡萄酒瓶中,而大多數的桃紅和白葡萄酒,不需要長時間陳年,因此多使用透明的玻璃瓶,將葡萄酒誘人的色彩直接呈現出來,
同時隨著玻璃技術的發展,棕色、琥珀色、藍色的葡萄酒瓶也出現在了市場上,這大多與產區習慣與市場營銷手段有關。
市面上絕大多數酒瓶都采用舊世界經典產區酒瓶的形狀,其瓶型與產區有很大的關系,比如波爾多瓶、勃艮第瓶、香檳瓶、德國萊茵瓶等等。
波爾多瓶的方肩能將葡萄酒中的部分酒渣鎖在酒瓶的肩角處,所以很多單寧重、需要長期陳年的葡萄酒都會采用這種瓶型,而反觀勃艮第瓶,典型的“溜肩”看起來十分優雅,更適合單寧低、酒渣少的優雅型葡萄酒。
拋開這兩種瓶型,羅納河谷瓶型與勃艮第類似,但顯得更加高挑瘦長,瓶頸處有時還會有浮雕標志,香檳瓶的厚壁、凹槽和溜肩,是為了強化酒瓶的抗壓能力而設計。而阿爾薩斯瓶和德國萊茵瓶十分優雅,修長的瓶身和天鵝般的瓶頸,用來盛裝清爽的白葡萄酒很是好看。
很多人都聽說過葡萄酒瓶越厚重,葡萄酒越好的傳言,重型瓶的葡萄酒總能給人貴重之感,超市、酒鋪里重量更大的葡萄酒往往也都有更高的標價。
好的葡萄酒為什么大都使用重型瓶?這是因為葡萄酒十分脆弱,光線、溫度、濕度及震動都會影響到葡萄酒的品質,而較厚的酒瓶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這些影響,此外,重酒瓶能減少破碎的風險,需要長期陳年的葡萄酒更需要厚酒瓶。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所有重型瓶裝的葡萄酒都質量卓越。從環保的角度來說,輕酒瓶更有利于環保。為了讓葡萄酒賣出好價錢,將一瓶普通的葡萄酒過度包裝也不是少見的事。因此,以酒瓶的外觀、重量來判斷一款葡萄酒好不好都是不可取的。
葡萄酒瓶底的凹槽并不是一個隨意的設計,它確實有它存在的實用價值。
一方面,在瓶底設計凹槽,可以讓沉淀物落于凹槽內,以削減高檔葡萄酒液內的雜質。通常來說,越需求長期儲存的葡萄酒,凹槽會越深。
另一方面,從力學的角度來看,凹槽也有防止酒瓶爆破功能。凹槽的曲線使瓶底和瓶壁相同結實,香檳酒瓶的凹槽較深。
然而在今天,葡萄酒在裝瓶前都會經過低溫結晶過濾,出現沉淀的情況很少。況且,市面上見到的大多數葡萄酒都并不能陳年太久,大多需要在3-5年內飲用,因此葡萄酒瓶底很深的凹槽其實并沒有太大意義,與酒的質量也并無太大關系了。
以上就是高菲小編關于葡萄酒瓶的全方位解讀,趕快向其他不知道的小伙伴們傳播一下吧!